来源:新材料在线|
发表时间:2021-10-09
点击:23833
新材料在线®
《大国之材》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微信:EILIG2014
新材料在线 ID:xincailiaozaixian
图片:受访人提供、图虫创意
从显示面板市场的历史鏖战来看,尚未出现不朽的胜利者。
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诞生。这台电视搭载的CRT显示屏,虽然只有9寸,但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华夏第一屏”,标志着中国显示技术开始进入自主研发时代。
21世纪初,等离子体与液晶显示开始分庭抗礼。主打“轻薄”的液晶显示,以技术和营销入手,最终战胜了等离子显示,也结束了CRT显示的称霸时代。
2006年前后,OLED的概念开始在中国市场兴起。与液晶显示相比,OLED显示具有自发光、视角广、高对比度、能耗低、轻薄可弯曲等性能优势,应用场景也更为广泛。
正当外界开始议论“下一个显示10年”、“OLED能否取代LCD”等话题时,2008年,维信诺投产了中国第一条PMOLED量产线。
“当时我就觉得,OLED能给人类生活带来颠覆性的影响。”敏锐的商业嗅觉告诉唐军,OLED显示的时代已经悄悄萌芽。
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新型显示技术OLED产业包括京东方、天马、TCL华星光电、维信诺等面板厂已投产和在建产线已经超过20条,累积总投资已超过3000亿元。
在国家资金和政策的大力加持下,各OLED产线产能逐渐爬坡,上游供应链本土化的趋势越来越明确,同时面板厂商对核心材料和设备自主可控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01
打破OLED金属掩模版垄断
“从2008年开始研发,2011年成立公司,到现在还坚持做OLED金属掩膜版的那批企业,只剩浚漪科技了。”将思绪拉回创业之初,深圳浚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浚漪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唐军的话语中多了几分激动。
2011年,在唐军的带领下,浚漪科技正式成立。那时,业内不少人都嗅到了OLED的商业机遇,试图进军金属掩膜版领域,瓜分这块大蛋糕。
据了解,OLED金属掩膜版应用于OLED面板生产最关键的蒸镀制程中,产品的精度、平整度、公差直接影响着面板的显示效果,因此金属掩膜版(Metal Mask)是影响蒸镀良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主要分为开口掩膜版(CMM)和精细金属掩膜版(FMM)。
其中,开口掩膜版(CMM)主要用于蒸镀传输层、导电层的材料;而精细金属掩膜版(FMM)则主要用于蒸镀有机发光材料,准确和精细地沉淀有机物质。
早年,韩国三星通过签署供应协议的方式,要求日本DNP独家供应最新、最高端的精细腌模版金属掩膜版(FMM),且不能对外供应。而开口掩膜版(CMM)的市场则主要被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垄断。
“作为OLED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耗材,1条6代AMOLED蒸镀线,1年最少需要10000条FMM和500个CMM,国内市场需求规模超过百亿。” 浚漪科技副总经理叶启东向《大国之材》表示。
“OLED面板的制造工艺非常复杂,对产业链的协同要求非常高,与经验较为丰富的韩国和日本相比,国内的面板厂商和金属掩膜版的生产商在早期的研发和量产中都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们早年也走了很多弯路。”据唐军介绍,起初国内金属掩膜版生产商在人才、设备、技术路线和原材料供应等方面都遇到了诸多问题。
因此,相较于难度更高的FMM,创业之初唐军决定从CMM开始切入,带领团队一步一步地摸索行业标准和工艺路线。
“经常一待就是一两个星期,我和研发团队吃住都在公司里,一遍遍地试,死磕和优化一个个细节。”回想起创业初期拼命研发的场景,唐军仍历历在目。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013年,经过唐军与研发团队5年的不懈努力,浚漪科技的第一张G4.5H金属掩膜版的研制成功。
早期的成果让浚漪科技开始获得客户的认可,但是唐军并不满足。他要做的并不止于此,而是彻底打破日本的垄断,研制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FMM,但是研制FMM巨大的资金投入让唐军不得不面对现实。
2017年是浚漪科技的另一个关键节点,唐军结识了彼时就职于知名投资机构清研资本的投资人叶启东。出于投资人对行业的敏感,叶启东个人投资了浚漪科技。
浚漪科技副总经理叶启东
高山流水遇知音,不需要三顾茅庐。2018年,叶启东辞去了投资机构的高管职位,加入浚漪科技。从此唐军在创业的路上不再孤单,叶启东的加入也打开了他借助资本市场实现理想的思路。
资本的嗅觉是敏锐的。伴随着OLED技术产业化的成熟,浚漪科技作为行业内的先行者,于2018年开始陆续获得国中创投、同创伟业、德贵资本、盈泰泓康、华青投资、正奇投资等国家级基金和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陆续获得数亿元的融资。
借助资本市场的加持,浚漪科技在追梦的路上开足了马力。而经过10年的大浪淘沙,那批同时入局的企业大多折戟在时间的长河里。
02
冲刺高端精密金属掩膜版赛道
2019年,浚漪科技的大尺寸金属掩膜版顺利投产。
凭借CMM的研发成果以及再生业务市场带来的红利,浚漪科技的发展步入了正轨,目前已经获得国内主要面板厂的批量订单,客户包括华星光电、天马、信利、柔宇、维信诺等。
成功布局CMM和再生业务后,浚漪科技于2019年正式启动第六代OLED高精度金属掩膜版(FMM)的研发。
“FMM代表着新材料高端精密制造的最高水平,目前只有日本DNP能够批量生产FMM,并垄断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研发FMM并实现产业化一直是浚漪科技每一个成员的目标。”唐军向《大国之材》表示。
据研究机构Omedia预计,高精度金属掩膜版的市场空间将以38%的年复合增长率从2017年的2.34亿美元增长到2022 年的12亿美元。
目前,除了日本的DNP,仅日本TOPPAN可以小批量生产FMM,这导致国内面板厂商在产业链的话语权严重不足,而国外厂商仅向国内面板厂商供应B级金属掩膜版,A级材料则优先供应给日韩企业。
随着下游的需求不断增长,国产FMM被“卡脖子”的痛愈演愈烈,交期长、产能有限等挑战,导致国内FMM常常供不应求,因此国内面板厂商在市场竞争中非常被动。
“说实话,做FMM技术难度真的很高!”过去12年,团队步步攻克CMM量产难关还历历在目,相比FMM的技术难度和研发资金需求,CMM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除了FMM国产替代的阵痛,巨大的市场红利也吸引了不少入局者。2015年起,数个上市公司和创业团队也陆续宣布投资建设OLED高精密金属掩膜版项目。
“时间节点很重要,只有时机成熟之后才能开始投资FMM,不然极有可能成为行业先烈。”叶启东表示,经过多年的技术储备和反复的研讨论证,2019年浚漪科技的FMM项目正式立项。
“2020年,充足的资金就位后,我们引进了国外金属掩膜版专家,联合浚漪科技团队成立了FMM项目事业部,投资建设了第一条FMM量产线。”
至此,浚漪科技向外界宣告正式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据唐军介绍,公司的FMM项目仅在2020年就投资了2亿!
眼下,国产FMM尚未量产,相比入局者步步紧逼地争夺市场份额,唐军的言语中却显得淡定而从容,毕竟浚漪科技位于安徽阜阳的子公司——浚颍光电即将在2021年6月份量产FMM。
“今年,浚漪科技的大尺寸掩膜版正在扩产,高端掩膜版FMM也即将于6月量产,但上规模还需要时间;公司初步计划2022年做到5个亿,2023年做到10个亿!对我们来说,明年才是真正的爬坡阶段。”
目前,浚漪科技拥有安徽浚颍光电有限公司、湖北浚山光电有限公司2个子公司,其团队已经扩充至400人。借助CMM的先发优势和FMM的无限潜能,浚漪科技正在翻越一座座大山,不断探索前沿金属掩膜版的秘密。
不管国内金属掩膜版行业谁主沉浮,但值得肯定的是,那批冲锋在金属掩膜版行业前端、极具工匠精神、用真金白银加码研发的企业,必能在大浪淘沙后屹立自己的旗帜,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个人简介】
唐军,深圳浚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对OLED金属掩膜板的研发与设计均有较深的造诣,拥有相关的专利15件,并拥有多次创业经历,熟悉企业运作流程,具备多年的企业管理实际经验,长期从事OLED行业市场应用推广和企业管理工作。曾在深圳市创新创业大赛宝安赛区荣获企业组新材料行业第一名。
【企业简介】
深圳浚漪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企业定位新型显示技术行业,为面板厂提供OLED高精密金属掩膜版及相关配套服务,目前已经为国内主流面板厂天马、TCL华星以及信利等等提供服务。公司立志成为一家新型显示产业核心材料和服务供应商,打破日韩企业垄断,为国内面板厂快速发展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产品简介】
1.浚漪科技产品Open Mask
Open Mask(CMM)是由厚度40um-200um的Invar36材料加工而成,主要用于在蒸镀腔体中蒸镀传输层、导电层材料。
2.浚漪科技产品Fine Metal Mask
Fine Metal Mask(FMM)由厚度20um-30um的Invar36材料加工而成,主要是用于在蒸镀腔体中蒸镀有机发光材料。
一纸记载,满腔情怀,欢迎指正
THE END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目前已有百余位精英加入“显示材料通讯录”(支持在线群聊、实名认证、互换名片),聚集了显示领域董事长、总经理、技术总监、教授等高端资源,如果您想快速找到供应商、找客户、找人脉,找合作,欢迎加入。
信息互联,共同推动显示行业发展!该群主要成员包括:华为、小米、OPPO、vivo、创维、格力等终端企业;京东方、维信诺、天马、LG Display、三星等面板制造企业;南玻、康宁、万润股份、濮阳惠成、诚志股份、默克、出光兴产等材料企业。
↑点击或扫码立即加入↑
加入『新材料企业家成长营』
听100+位上市公司董事长/高管分享企业成功之道
1V1面对面咨询
与中国新材料产业共成长
- 相 关 推 荐 -
点击下方,看更多企业家采访
……
更多精彩专访
请前往“新材料在线APP”大国之材版块查看
[声明]本文版权归本网站所有,转载请联系本网客服微信号:suxueer0823。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承担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内容仅读者学习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本网尊重知识产权,因整理资料所需,本文中引用部分公开第三方的数据、图片等内容,其所属的知识产权归属原作者,且凡引用的内容均在文中标注了原文出处、原作者。若版权所有者认为本文涉嫌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方(联系方式:0755-86060912)及时处理。
本网力求数据严谨准确,但因受时间及人力限制,文中内容难免有所纰漏。如有重大失误失实,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