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材料在线|
发表时间:2017-10-30
点击:13972
军工强则国强。党中央报告中,“军民融合”被列为七大国家发展战略之一。作为新一代军工武器装备的物质基础,军用新材料迎来市场扩容新阶段。
然而,新材料技术的军工市场容量究竟有多大?新材料企业进入军工市场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民营企业又有什么渠道能够了解军队的采购需求?“无法知晓对方的需求,对自己的产品是否符合市场要求也不甚了解。”长久以来,军工新材料供给侧与需求侧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成为军民深度融合的最大痛点。
10月27日上午,“军工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珠海举行。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研究员杨承军教授;国家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原解放军后勤学院学术研究部顾建一教授;原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夏良华教授到场,围绕军民融合政策解读、军用装备体系和对新材料的需求,与企业代表们分享最新的信息,为“民参军”高效引路。
论坛现场
针对顺利实现“民参军”,杨承军提出必须做好“四件事”。 第一,构建顺畅的军地交往平台,广泛拓展到政府、企业、军方县团级以上各级;第二,民企要主动作为、深度调研,切实了解军队需求;第三,把产品做好做精,除了保持现有的优势之外,除了要保持既有优势,还要针对现实环境做必要的技术改进与升级。
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研究员杨承军教授发表演讲
原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夏良华教授教授指出,未来陆军装备体系发展趋势是要让陆军“飞起来、轻起来、通起来、藏起来、强起来”,这需要大量的新材料、新技术作为武器装备研制的支撑。
他详细提到,高纯、高强、高韧和耐高温的铝合金、钛合金和金属基、陶瓷基、碳-碳等复合材料都是军方重点关注的轻材料类型;同时,电子基础的元器件材料、新型光电产品、高端通用芯片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一定程度满足陆军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夏良华教授教授发表演讲
“实现资源共建、共创、共享、共用的有效配置;实现战略目标、体制机制、规划计划、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的多项融合。”在未来军民融合主要着力点上,原解放军后勤学院顾建一教授总结出“四共五融合”的观点。
他表示,军民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最终必须要落实到产业,落实到区域,落实到企业,落实到精品工程。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对战略产业发展的筹划,包括推出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为实现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提供创新路径与方法。
原解放军后勤学院顾建一教授发表演讲
据了解,本次论坛由新材料在线®和深圳市量子防务在线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上百位新材料企业家及投资代表怀着“参军”的期待,带着产品与技术相关疑问,到现场寻找答案和机会。围桌讨论环节,与会专家与现场企业家们展开热烈交流与对话,为军工市场供需衔接解惑献策,建言针对性解决方案。
[声明]本文版权归本网站所有,转载请联系本网客服微信号:suxueer0823。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承担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内容仅读者学习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本网尊重知识产权,因整理资料所需,本文中引用部分公开第三方的数据、图片等内容,其所属的知识产权归属原作者,且凡引用的内容均在文中标注了原文出处、原作者。若版权所有者认为本文涉嫌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方(联系方式:0755-86060912)及时处理。
本网力求数据严谨准确,但因受时间及人力限制,文中内容难免有所纰漏。如有重大失误失实,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