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有材APP下载

新材料在线APP下载

寻材问料下载

开通会员

精彩推荐

会员享研报折扣价、看项目BP、约投资人、每日在通讯录加更多好友等特权

开通会员 查看会员特权

登录/注册

热门媒体号

热门企业号

【深度】专利在左,价值在右|寻找3D打印技术价值平衡点

来源:新材料在线|

发表时间:2018-08-06

点击:11944

下午6点,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张兴业发表了一条朋友圈。


“国家都开始不计较这点得失和利益,还有什么理由不奋斗?”


这句文字下附推文链接,《李克强:科研人员将享有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


“要充分相信和尊重科研人员,赋予他们更大经费使用自主权,进一步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李克强总理在7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


这让做3D打印电路的张兴业十分兴奋。


赋予科研人员经费自主权,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但是在张兴业的心中,还有一个终极理想——让专利落地。


敲醒3D打印知识产权警钟


2012年之前,大部分人还不知道什么叫3D打印。可这项技术一点儿也不新,早在1981年,就由名古屋市工业研究所的儿玉秀熊发表论文,描述了一种可逐层“打印”的快速成型系统。现在3D打印广泛使用的熔融沉积型技术(FDM),也在1988年被发明。


近几年,3D打印在国内才得到发展。我们从自2012年开始逐年增长的专利数量可见一斑。


2012-2018年,我国3D打印专利数量(数据来源:IncoPat)



2012年3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以“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主题,宣称3D打印技术将引领新的革命浪潮。2012年是个拐点,在这之后我国3D打印专利数量逐年增长,2013年专利数量是2012年的18倍。


同样,在2012-2014年间我国的专利申请数量直线激增并反超美国。(数据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中德知识产权研究所)


政策逐渐加大对3D打印产业的重视,是其发展的原因之一。《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年销售收入要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速在30%以上。


可“量”的增长不代表“质”的飞跃。发明专利的申请数量才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代表。数据显示,国内目前共有3D打印相关专利21396件,但在这21396件专利中,有效专利为10777件,发明专利仅为2085件。发明专利占有效专利总数的19%。3D打印机有效专利数量为5620件,其中发明专利为839件,发明专利占有效专利总数的14%。(数据来源:IncoPat)


技术原创性不足是制约中国3D打印技术发展的一个很大的因素。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3D打印行业起步晚,发展时间较短。”在谈及国内3D打印与国外差距时,华曙高科创始人、董事长许小曙博士表示。


许小曙博士向新材料在线®分析国内外发明专利差距原因:“美国和德国的3D打印企业和科研单位在原始创新方面基础雄厚,每年都有很多发明专利不断产生,占据了行业技术前沿的制高点,而在中国,政策、文化、体制各方面原因造成中国3D打印企业创新成本高、压力大。”


中兴案件带给国人启发是一个产业若想得到长久健康的发展,就必须研发关键技术,摆脱对国外的依赖。


“我们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设备就可以开源,可以和客户做深度的交流,从扫描、切片、支撑等方面为客户量身定制3D打印解决方案。”许小曙说,不仅是在3D打印的设备端,企业若能自主研发3D打印的材料,就能摆脱国外企业垄断,还可节约成本。


培育有价值专利,建立我国专利保护池对于3D产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国内的3D打印专利数量上与国际基本持平,在3D打印的原始专利和发明专利方面,我们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在有价值的专利培育和应用方面,我们是空白。” 大连市增材制造运营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克峰对新材料在线®说。


据了解,国内的3D打印专利集中某一个领域,例如生物医疗,其他领域是未开掘的洼地。“这对未来中国3D打印产业井喷式发展,会是危机。”王克峰说。


为了全面建立对我国3D打印产业的保护,王克峰建议,“国内的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可以购买国外专利,全方位的建立3D打印的专利池,护航我国的3D打印产业。同时建立专利导航,让专利申请人在申请前提前进行索引。”


寻找3D打印技术的价值平衡点


我国专利池的现状是:专利数量高,利用率却不高。企业方急切寻找相应技术之时,科研方的专利却在“睡大觉”。


没有一个好的方式让专利转化,是专利“睡大觉”的原因之一。常见的专利转让方式有一对一形式,即企业与科研人员直接对接。这种方式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弊端。据了解,某院士曾有一项3D打印材料的科研专利,专利价值2000万,却只卖出了1000万。“科研专利贱卖了,就代表国有资产贬值。”王克峰说,这样就没人敢再去对专利进行评估。


专利是无形资产的代表,不走进市场,无法彰显其真正价值。市场型的专利转让方式包括技术入股方式,即科研人员以专利入股企业。


更新颖专利转让方式是专利拍卖。2018年6月20日,大连市首场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专场拍卖会成功举办。拍卖专利以3D打印为主。这场专利拍卖会提供了一个公开透明的平台让企业靠近专利技术。把优秀的专利装进拍卖这个篮子里,让合适的人买走。


在拍卖专利现场,买专利所思考的与买房、买期权是一个道理:考虑未来的收益。一家3D打印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对新材料在线®说“3D打印专利拍卖也会很多噱头,我们看的更多的是专利的含金量,应用程度高不高。”


西安理工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游才印也对新材料在线®说,“拍卖场上的专利商业性需要很强,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


专利转化度高不高,是企业家所看重的,因此提前进行专利价值评估,防止拍卖场上的专利“良莠不齐”尤为重要。 “专利拍卖前,3D打印专利会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由专业的人员对专利进行价值评估”,王克峰介绍,通过这种方式对专利进行价值评估,可以准确找到拍品的起拍价,对劣质拍品“防微杜渐”。


专利拍卖通过市场的方式,搭建平台,让买卖双方对接。但是在科研人员的心中,专利是他们的心头肉,若得不到有效转化,则比让专利“睡大觉”更痛心疾首。


专利进入市场后,会存在风险。张兴业认为,科研专利需要有专业的人跟进。“因为企业方不了解专利,专利发明人才是专利转化最合适人选。”买方买走专利后,科研人员的项目就到此为止,开启下一个研究项目是他们的工作,“科研人员很难有精力跟进”。


专利是项技术,科研人员的愿景是专利可以落地,进行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发展。


[声明]本文版权归本网站所有,转载请联系本网客服微信号:suxueer0823。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承担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内容仅读者学习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本网尊重知识产权,因整理资料所需,本文中引用部分公开第三方的数据、图片等内容,其所属的知识产权归属原作者,且凡引用的内容均在文中标注了原文出处、原作者。若版权所有者认为本文涉嫌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方(联系方式:0755-86060912)及时处理。

本网力求数据严谨准确,但因受时间及人力限制,文中内容难免有所纰漏。如有重大失误失实,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点击咨询

客服

下载APP

公众号

让客服与您联系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让客服为您提供专属服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