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材料在线|
发表时间:2018-08-03
点击:24375
一、 国内竞争尚未成型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发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最早从事碳纤维研发的机构主要为中科院山西煤化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化学研究所(北京)。五十多年来我国碳纤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但发展速度相比发达国家仍然进展缓慢。而日美等国对核心技术的垄断与封锁,使我国碳纤维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整体落后于国外,无法满足国家重大装备等高端领域的需求。
近几年,国内资本盲目涌入碳纤维领域,忽视碳纤维产业发展规律,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产业集中度较低的格局,具体表现为低水平、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单条生产线规模小,大部分企业仅有百吨级生产能力;技术装备以及下游产品开发应用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等。
2015年国内碳纤维理论产能约2.4万吨,然而产能利用率不足20%,80%依赖于进口,国内产量在3000吨左右。国内大部分生产企业单线产能仅为百吨级,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成本居高不下,国内仅有中复神鹰、恒神股份等少数企业具有千吨级生产线,导致多数企业出具亏损状态。
图:国内主要企业的产能情况
资料来源:高蕴资本
图:国内实际产量低于产能
资料来源:高蕴资本
表:国内碳纤维上市公司汇总情况(财务数据为2016年)
一、原丝
1. 吉林碳谷
吉林奇峰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知名的聚丙烯腈基纤维生产企业。始建于1995年12月,1998年5月建成投产,是由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的香港H股上市公司。
公司2008年成立全资子公司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836077),生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年产5000吨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于2011年9月建成投产。同时,公司正进行年产10000吨PAN基碳纤维原丝生产线的建设。2015年公司营业收入达0.79亿元,同比增长71.74%,不过公司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2015年归属股东的净利润达-0.42亿元,比2014年有所收窄。
2015年6月,控股股东奇峰化纤以1.59亿元将吉林碳谷的全部股权转让给吉林市国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转让原因是吉林碳谷连续亏损,短期不会给公司带来收益,所以选择转让。
2016年,吉林碳谷总资产为7.34亿元,净资产2.56亿元,实现总收入为1.7亿,其中86%来源于原丝,净利润151万元,不再是亏损状态,主要销售用途是民用。
二、碳丝
1.中钢吉炭
中钢吉炭是国内军用碳纤维唯一定点生产企业,产品就是碳纤维,不生产原丝。其产品为1-3K的碳纤维,主要应用于长征、东风等国家武器研制,产量在15t左右,是高盈利能力的产品,但受原丝来源的限制,产量难于扩大。
中钢集团江城碳纤维有限公司是中钢吉炭旗下主要负责碳纤维生产和销售的公司,成立于2008年,但由于为公司提供设备的美国方面军品出口政策的影响,一直无法获得产品出口许可证。因此,中钢吉炭将持有的70%的股权,作价3500万元,出售给公司控股股东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2014年,中钢吉炭发生重大资产重组,置出中钢吉炭全部资产及负债,注入中钢设备100%股权,实现公司主营业务的转型,该重组构成借壳上市,证券简称由“中钢吉炭”改为“中钢国际”。
2.吉研高科
吉林市吉研高科技纤维有限责任公司以碳纤维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为核心业务,拥有年产160吨聚丙烯基腈基碳纤维生产线,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公司不生产原丝,炭化加工所需的PAN原丝由吉林化纤集团责任有限公司和山西恒天纺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公司的主导产品为PAN基碳纤维、PAN基碳纤维布、粘胶基碳纤维,并能生产短切碳纤维、碳纤维粉、碳纤维绳等后部制品,为国内百余户企业提供优质碳纤维产品。年产20000辆碳纤维复合材料自行车,是本公司又一主导产品。“吉昊麟”牌为公司自主品牌,目前山地车和跑车两种车型已走向市场。公司成功举办了4届“中国吉林市首届吉昊麟杯”环松花江公路碳纤维自行车大奖赛”,并提供了全部比赛用车,“吉昊麟”牌碳纤维自行车已跻身国内顶级碳纤维自行车行列。
3.吉林炭素
吉林炭素有限公司前身是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156项重点项目之一,于1955年竣工投产。2006年,与中国中钢集团公司重组。2013年3月正式成立,目前吉林炭素为中泽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注册资本10亿元。
图:股权结构图
资料来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吉林炭素产品主要包括石墨电极、石墨阳极、炭块、特种炭制品、碳纤维制品等。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13.32亿元,净利润-4.81亿元。
一、全产业链
1.中复神鹰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非上市公司,属于国内最早涉足碳纤维领域的企业,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从事碳纤维的生产和销售,是国内第一家实现千吨级纤维产业化生产的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研发出干喷湿纺技术制备高性能碳纤维的企业,是国内第一家具备产能5000吨/年干喷湿纺原丝生产线。
表:公司的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成立十年来,公司总投入资金10亿元,形成了年产4200吨碳纤维的生产能力。目前公司销量约1500吨,基本上全部是T700级产品,国内市占率超过70%。2015年9月公司实现T800百吨级稳定生产,2016年5月,千吨级T800碳纤维原丝线投产。公司业绩今年有望实现盈亏平衡。
图:中复神鹰的股权结构
资料来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2.中简科技
中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由中科院T700碳纤维技术团队与常州三毛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组建,碳纤维产品主要用于军用,销售给国内航空航天领域所属企业。公司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杨永岗和温月芳。中简科技于2016年11月向深交所创业板递交招股说明书,尚未获批复。递交招股说明书前,公司总股本为36,000万股。拟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不超过4,000万股,总募集金额合计2.34亿,用于1000吨/年国产T700级碳纤维扩建项目。
图:股权结构图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表:公司财务数据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公司生产的ZT7系列碳纤维产品公司作为航空航天装备原材料级供应商,客户主要是国内大型航空航天企业集团,客户明确且集中度高,一旦公司碳纤维各项性能参数指标经客户定型、认证、评审通过,该型号对公司产品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表:产能情况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作者简介
孟庆丽 ,资深碳纤维领域投资人士,专注于碳纤维已经有3年多了,具备宏观和微观视角,也和多家优质的企业及行业专家进行交流,并投资过碳纤维产业链公司。目前就职于一家投资管理公司,关注领域包括:消费升级、新材料、医药健康、TMT。
因篇幅限制,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
如果您也想加入新材料在线®“专栏作家”,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咨询详情。
(长按识别 添加小编微信)
本文由文章中写明的作者提供,本文作者与新材料在线®不存在隶属、雇佣等关系。新材料在线®作为平台,仅作为文章的发布渠道,新材料在线®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承担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仅供读者参考,读者据本文所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其基于实际情况及其独立判断做出的。如文章内容、文章中图片等信息存在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作者。新材料在线®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