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小南|
发表时间:2018-08-01
点击:13762
这两年,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创业大军。据统计,美国新创公司存活10年的比例仅为4%。
互联网风口下的创业似乎颠覆了以往破釜沉舟的惨烈场面,看似风光的背后,能否持续是最大的疑问。
创业还是打工?
对大多数人来说,打工比创业是更安稳的选择。从个人发展来看,如果身处第三和第四象限的公司工作,比创业更舒服,收入更稳定。
第三象限:
公司是一个良好的平台,个人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应尽量利用平台的优势给自己提能。
第四象限:
公司虽然前景不明,但是个人还有发展空间,这类公司最好当成跳板,以创业的心态在公司工作。
第二象限:
处于第二象限的工作,有前途的公司是一个大平台,但人一旦离开,再无优势可言。
第一象限:
处在第一象限的工作就要考虑换工作或者另起炉灶了,公司和个人都没有前途,越早离开越好。
创业比打工难一百倍,打工需要的是专才,而创业需要的是全才,创业之前需要先权衡现阶段的利弊再做决定。
打工可以打一辈子吗?
抱着一辈子打工的心态,似乎不能让我们安稳过度到退休的年龄。
就算甘于打工,恐怕企业并不愿意提供可以让人做到退休的岗位。
“35岁危机”是人才市场上存在的一种现象。许多企业员工在过了35岁以后,都会担心公司裁员。
一旦中年失业,生活就危险了。中兴工程师跳楼身亡的事件,时刻提醒着我们中年危机的存在。
以创新代替创业
创业艰难,打工也会面临中年危机,那材料工程师应如找到生存之道呢?
作为技术型人才,创业不等同于辞去工作,组建自己的公司卖产品。
在互联网时代,在共享经济的推动下,材料工程师只需要利用好工作外8个小时,也可以实现创业,以创新代替创业的新形态。
这样的创业一方面不耽误工作,没有心理负担,试错成本低,个人的价值也得到体(创)现(富)。
对于不善经营的材料工程师而言,只需专注技术问题,无需分散精力去处理组建和打理公司的事宜,利大于弊。
以上内容部分参考自《创业36条军规》
[声明]本文由新材料在线平台入驻企业/个人提供,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网站及新材料在线立场,本站不对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等负责,尤其不对文中产品有关功能性、效果等提供担保。本站提醒读者,文章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