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有材APP下载

新材料在线APP下载

寻材问料下载

开通会员

精彩推荐

会员享研报折扣价、看项目BP、约投资人、每日在通讯录加更多好友等特权

开通会员 查看会员特权

登录/注册

热门媒体号

热门企业号

2018新材料行业优质项目超全汇总(一)!

来源:新材料在线|

发表时间:2018-07-18

点击:17793


项目1:非晶产品解决方案


公司的主营产品包括了非晶和纳米晶喷带、非晶磁芯、纳米晶磁芯、非晶电抗器以及配套产品。主要应用于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高速动力电车,智能电网,UPS,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装备以及无人驾驶飞机等相关产品。


公司产品相较于一般市面上产品有着体积小型化、抗干扰\抗静电\温升影响小、电感量误差精度小、要求耗损小等优点。


公司设立了非晶制造工厂,总生产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有200名员工。与国内外电力电子龙头企业达成合作并已经供货。2017年全年收入3700万元,2018年一季度订单数达到2500万,增长率达3倍。


项目2:超疏水自清洁防冰雪材料


创始团队为浙江大学博士研发团队。创始人发表过多篇本领域SCI 论文和中国发明专利,并顺利主持和完成本领域预研类国防课题一项。公司生产的涂料产品是通过微米级填料实现超疏水性能,而非传统的纳米技术。主要应用于航空、电子设备、建筑、制冷设备、交通运输 、电力以及军事领域。


相较于其他产品有以下优势:

① 在自然环境中放置8个月后,产品仍显示超疏水性能,与实验初始值相比无明显下降;

② 在海水中浸泡1个月后,产品保持超疏水性能;

③ 在零下20度放置24小时后,产品表面的结冰量比未采用本方案进行处理的部件表面减少约90%;

④ 具有优异的超疏水性能、耐久性和耐候性。


项目3:导热界面材料


公司生产的是时间领先的导热界面材料,可以生产3-8W/mK超软导热垫片,3-7.5W/mK导热凝胶,3-6W/mK导热硅脂,3-8W/mK相变化材料,3W/mK导热屏蔽复合材料。


核心团队来自全球知名导热材料公司,拥有丰富的产品研发及销售经验,对目前通信、汽车电子及智能消费电子等领域的散热痛点问题有丰富的解决经验。公司在2017年10月产线建立完毕,11月实现量产能力,目前可实现定制化生产,年产能10万平米导热界面材料及200吨导热胶。预计2021年全球导热材料需求达到100亿元,到时将至少开发20余款领先市场的导热材料。


项目4:绿色辐射防护材料


公司团队有种丰富的辐射防护领域从业经历,其产品的X射线防护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检测其对γ射线的防护效果明显优于国际著名厂家美国D材料。


公司研发的产品相较于一般的产品有着一下优点:

① 不含铅,绿色环保,无污染,无后处理问题;

② 在同等厚度情况下,防护效能明显优于国内外竞争对手;

③ 在同等防护效能下,重量明显轻于国内外竞争对手;

④ 重量轻、柔软性好、高低温特性好、经济性好;

⑤ 对伽玛射线具有良好的屏蔽能力。可产品用于医疗防护,日常射线防护,涉核材料,军事国防等领域。


项目5:光波冶金制备贵金属纳米粉体


公司主要通过光波冶金工艺来制备贵金属纳米粉体。其应用领域及其市场包括:

①催化剂市场(230亿元,纳米级,以碳载催化剂为主,应用于石油化工、新能源汽车等);

②涂料市场(50亿元,微米级,应用于工艺品、电子产品等);

③3D贵金属打印(161亿元,用于制备精细工件、饰品等)。

相较其他工艺的优势包括了降成本(工艺简单,能耗低,无需大型设备,适用于小批量生产)、绿色环保(无废气,无废水,无噪音)、高品质(形貌、粒径可控、均一)。


公司也和重庆科技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绵阳九院、南京大学昆山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


项目6:MEMS传感器


公司拥有一支由专业性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拥有7项专利(4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目前具备红外应用领域核心配套中远红外波段滤光片工艺技术,已建成生产线,可实现定制化生产;传感器封装产能达千万级别。


产品主要应用在家电行业、光学行业、母婴用品、能源行业、交通行业等。公司生产的滤光片采用半导体工艺与真空镀膜相结合,生产成本更低,可定制化;新一代人体红外传感技术,不受人体动作幅度影响,触发灵敏;只对人体存在与否响应,误触发少;输出开关信号持续稳定,无需额外的延时电路,使用灵活,能多级组网形成传感器阵列,深化检测范围;被动式传感,无电磁波辐射;公司研发的NDIR传感器长期稳定性优异,维护成本低。


项目7:建筑用真空绝热陶瓷微珠


公司成立于2013年,创始团队为浙江大学博士研发团队,研发能力十分优秀,创始人参与过国外多项产品的研发与工程应用,兼具科研与企业管理能力,目前拥有7项相关专利。系列产品已有多个成功项目案例,已开始批量生产。产品节能效果,安全性、施工性优势明显。达到同等节能要求情况下,成本更低,性价比优势明显。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产品通过权威机构检测鉴定,形成陶瓷绝热系统产品标准,形成一定的技术壁垒。


公司产品可应用于建筑围护结构外表面(外墙、屋面)以及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建筑节能属政府强制性要求,预计2020年国内建筑节能市场规模将达2300亿元,其中外墙保温隔热材料市场规模600亿元,行业复合年均增长率近20%。未来产品会拓宽应用到石化、核工业、汽车制造、军工等领域。


项目8:纳米银线极其应用


公司成立于2009年4月,拥有 2 名博士、3 名硕士和多名学士组成的研发团队,拥有三项发明、六项实用新型授权专利、十多项发明专利实质审查中。


公司生产的纳米银线薄膜具有优异的弯曲性能,将成为未来柔性屏幕市场的主角。预计 2020 年柔性屏幕的全球出货量将增至 8 亿个,营业收入增至 413 亿美元;纳米银透明导电薄膜兼具低方阻、高通透,是理想的透明电极。预计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在智能玻璃、智能贴膜上应用潜在中国市场超过 400 亿人民币,全球市场超过 1000 亿。


目前公司拥有 1600 平米生产车间,其中含 400 平米千级超净生产区。独自研发出银纳米线提纯、涂布液配方等相关技术,能同时量产 20nm、30nm、40nm、60nm、80nm 等型号银纳米线预计2018年销售2500万、净利润1000万;2019年销售15000万、净利润:7000万。


项目9:碳纳米管材料项目


项目成立于2011年5月,占地23000平方米,项目整体规划建立行业内第一条连续化万吨级生产线和首家达十万吨规模企业。项目创始人是碳纳米管行业资深人员,化工专业,从事碳材料研究多年,设计并研发出碳管规模化连续化生产线。对市场信息敏感度高,具有多年的企业运营管理经验。


公司实现了产品从实验室到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技术转化。目前项目已建成业内第一条连续化流化床生产线和千吨级生产线,产能位居全国第一。所生产的多壁碳纳米管产率高,纯度高,而且长度和管径大小分布窄,导电性能好。碳纳米管表面改性技术解决了纳米粒子范德华力团聚的难题,同时解决了碳纳米管的表面惰性问题,使碳纳米管同基体材料亲和。本轮融资6000万。


项目10:纳米光学-人机交互新技术


项目于2015年开始运作,提供产品开发、生产。项目是双色显示膜的全球发明者、全球领先导光照明技术、实现量产。应用产品智能触摸屏、柔性显示、高效照明,可应用于家电、汽车、物联网、智能硬件等领域。已为全球有30个大客户开发了新项目,拥有10个量产产品,N个产品开发中。


项目创始人毕业于法国 CENTRALSUPELEC中央高等学院(法国2强),电子硕士连续5年,获得法国Georges Besse奖学金,拥有15+年的研发、生产及管理经验; 在世界500强公司任职过,在美国、英国和中国工作过。自主开发了3个世界领先的光学材料,是15项专利的发明者; 本轮融资500万,主要用于增加市场拓展、产品开发、市场营销、高层管理等岗位。并计划2019年推出下一代显示触摸产品。


下期项目预告:

项目11:云净界新材料及其应用

项目12:新一代柔性电极材料-银纳米线

项目13: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材料

项目14:应用于高端可靠性电子封装的合金钎焊材料

项目15:液晶显示器高色域量子点薄膜

项目16:纳滤膜项目

项目17:固态有机陶瓷-柔性陶瓷釉

项目18:5000t/a有色金属功能性超微粉体材料生产线建设

项目19:日产30套高分子矿物铸件

项目20:半导体封装保护膜


还有更多…...

项目21:10万吨铁还原剂

项目22:油田用柔性复合管道

项目23:陶瓷金属粉末注射成型

项目24:散热解决方案产品

项目25:太阳能跨季节中温储能供热/供冷解决方案专业服务商

项目26:纳米涂层材料

项目27:节能真空玻璃

项目28:纳米净化材料

项目29:3D打印材料及聚酯多元醇

项目30:高性能纤维军民融合领域应用项目

项目31:有机氮钼富勒烯环保添加剂项目

项目32:导电聚苯胺晶体项目

……

项目641:透光水泥基复合材料

项目642:气凝胶超级绝热材料项目

……

项目2373:高纯纳微米球形氧化铝项目

……

3000+需要融资和并购的项目,尽在新材料在线®创业服务


#如何查看#

一.长按识别下载新材料在线®APP



二. 点击首页 “创业服务



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

[声明]本文版权归本网站所有,转载请联系本网客服微信号:suxueer0823。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承担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内容仅读者学习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本网尊重知识产权,因整理资料所需,本文中引用部分公开第三方的数据、图片等内容,其所属的知识产权归属原作者,且凡引用的内容均在文中标注了原文出处、原作者。若版权所有者认为本文涉嫌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方(联系方式:0755-86060912)及时处理。

本网力求数据严谨准确,但因受时间及人力限制,文中内容难免有所纰漏。如有重大失误失实,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点击咨询

客服

下载APP

公众号

让客服与您联系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让客服为您提供专属服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