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有材APP下载

新材料在线APP下载

寻材问料下载

开通会员

精彩推荐

会员享研报折扣价、看项目BP、约投资人、每日在通讯录加更多好友等特权

开通会员 查看会员特权

登录/注册

热门媒体号

热门企业号

《化学科学》报道华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材料研究新成果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

发表时间:2018-07-18

点击:12525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吴永真特聘教授和朱为宏教授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材料 (HTMs) 领域取得进展,相关研究工作 “ Low cost and stable quinoxaline-based hole-transporting materials with a D–A–D molecular configuration for effici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s ” 被国际知名化学期刊《 Chemical Science 》在线报道。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空穴传输层能够促进光生电荷的提取和收集,并保护吸光层。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中常用的 HTM 是 2,2',7,7'- 四 [N,N- 二 (4- 甲氧基苯基 ) 氨基 ]-9,9'- 螺二芴 (spiro-OMeTAD) ,其昂贵的成本是制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实际应用的瓶颈之一。部分研究工作表明,将复杂的螺芴核替换成简单的 π 桥连,构建给体 -π 桥连 - 给体 (D-π-D) 型 HTM ,可以简化合成路线,降低成本。然而, π 桥连的富电子性会抬高分子 HOMO 能级,降低其本征稳定性。研究人员通过引入弱吸电子的喹喔啉单元,构建给体 - 受体 - 给体 (D-A-D) 型 HTM ,合理调控 HTM 的 HOMO 能级,优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界面能带排布。与spiro-OMeTAD 相比,这种 D-A-D 型的 HTM 分子具有更好的光稳定性,热分解温度提升了 30 o C ,合成成本降低了 30 倍。以噻吩取代的 HTM 分子 TQ2 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取得了 19.62% 的光电转换效率,优于参比化合物 spiro-OMeTAD(18.54%) 以及苯环取代的 HTM 分子 TQ1(14.27%) 。荧光寿命表征以及导电率测试表明噻吩取代的 HTM 分子有更好的空穴提取和传输能力。进一步通过单晶分析发现 TQ2 分子间存在 S---S 以及 S---π 相互作用,缩短了分子间三苯胺单元的距离,增加了空穴传输通道。该工作为设计低成本、高性能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层提供了新思路。



该论文由博士生张浩在朱为宏教授和吴永真特聘教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得到了田禾院士的悉心指导。相关工作得到了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上海市东方学者人才计划、中国化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资金等科研项目的资助。

[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准确性等负责,尤其不对文中产品有关功能性、效果等提供担保。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提醒读者,文章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点击咨询

客服

下载APP

公众号

让客服与您联系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让客服为您提供专属服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