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材料在线|
发表时间:2018-07-16
点击:14233
熙熙上海,其志勃勃,美学塑料,再掀创新浪潮。
6月29日,在上海举行的2018(第三届)美学塑料创新应用国际研讨会上,全球工业设计、CMF界的领军人物和美学塑料相关领域的国际专家、前沿导师以及设计精英,围绕科技创新时代美学塑料的创新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2018(第三届)美学塑料创新应用国际研讨会现场
这场美学塑料顶级国际盛会再次重磅升级,以“大开眼界|CMF实践的设计×科技”为主题,完全打破了行业限制,向业界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相邻可能,跨界共生。
正如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塑可丽®美学塑料创始人辛敏琦所言:外观创意、艺术设计如何与材质技术相结合,是推动美学塑料创新的关键。
随着全产业链协同和CMF设计与科技加速跨界融合,美学塑料的创新应用正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
2018(第三届)美学塑料创新应用国际研讨会现场
很多人对于美学塑料的了解,大多“始于颜值”。其实,美学塑料不仅可以实现靓丽产品外观,还兼顾了一次成型免喷涂、更环保、更便利等种种优势。
辛敏琦在接受新材料在线®采访时曾解释称:“美学塑料不仅是对染色技术的简单升级,而是将色彩、色彩美学、模具技术、模流分析技术、软件模拟、加工技术、材料技术等整合起来的新技术。”
辛敏琦接受新材料在线®等媒体采访
这正契合了丹麦著名设计师克林特的设计理念:做设计首先选择正确的材料,并选择正确的方式来处理材质才能塑造真正的美。
美学塑料的推出也迎合了家电产品设计美观、绿色环保、轻量功能化的发展趋势。LG、长虹、海尔、格力、海信等知名家电企业从近几年均采用免喷涂美学塑料,推出了空调、冰箱、电视等产品。
其中,LG CordZero A7吸尘器和海尔“玉铂”系列空调,凭借靓丽的外观设计及纹理、环保理念、完美的用户体验分别摘得2017年“IF 设计奖”金奖和2015年度“红顶奖”。两者机身材料均采用了塑可丽®美学塑料。
对于塑料材质,Fabio Novembre认为其是一种“超凡的材料”,拥有超强的可塑性。塑可丽®资深色彩设计师朱吉玲更是指出,“高颜值”和低碳环保的美学塑料将为设计师提供更多设计灵感。
Fabio Novembre发表主题演讲
在如今“颜值为王”和追求品质的时代,美学塑料更成为家电、汽车等厂商差异化竞争的主要选择之一。
“一般而言,塑料行业竞争的是加工性、力学性能和成本,这很难做到差异化,而同质化的东西是没有出路的。”辛敏琦告诉新材料在线®,外观设计不同,色彩亮丽、造型美观很容易做到差异化,美学塑料可满足消费者这方面的需求。
Yoshihisa Akiyama在接受新材料在线®采访时也表示,在会议现场接触到的塑可丽®美学塑料,外观靓丽,在今后的汽车设计选材上会有不一样的选择,未来的市场前景令人期待。
随着生产消费持续稳定増长、国内环保政策不断收紧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美学塑料的市场需求将不断提升。据统计,2016 年,塑可丽®美学塑料市场占有率增长200%,市场反响热烈。
塑可丽®美学塑料受追捧
不过,美学塑料需求“火热”的另一面,是囿于生产的便利性,大规模应用受阻。
追溯美学塑料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其应用面还不广,尚未大规模应用。
美学塑料概念最早出现在三星的宣传资料中,Luminous美学树脂自称是第一家可实现特殊效果的免喷涂树脂,主要应用在家电领域。
2001年,SABIC也推出了Visualfx美学树脂,并将其应用领域从家电行业拓展到汽车行业。
不过,这些美学塑料的推出,并未引起太大的市场反应。直到2008年,锦湖日丽成立了整合材料、色彩、模具工艺一体的CMP技术中心,以整合解决方案的方式推出“美学塑料”——塑可丽®,有效解决了免喷涂塑料中遇到的流痕、熔接线问题,美学塑料才比较成熟地应用于LG、海尔、美的等家电产品中。
塑可丽®美学塑料解决方案
目前,市场上还有其他改性塑料企业也在推出此类美学塑料,但全力推广这一品类的并不多。除此之外,美学塑料的应用市场并未打开,除了化妆品市场相对成熟,目前在家电、汽车领域只是在尝试使用,其他领域的应用更是少之又少。
究其原因,辛敏琦认为,目前,美学塑料还只是整体解决方案这样的概念,还没有突破到模具、纹理不做任何改变就可以直接使用,便利性远远不够,尚不能简单复制。
确实,当前阶段,美学塑料都是配合LG、海尔、海信这样的大客户定制化、个性化开发,距离大规模批量生产与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
“美学塑料还处于推介阶段,应用面还不广。”辛敏琦告诉新材料在线®,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便利性的实现,美学塑料更倾向于标准化产品的推广,这样才能扩大应用覆盖面。
美学塑料“冰山”如何才能消融?
“跨界、开放,让产业链所有环节都参与进来。”辛敏琦对新材料在线®表示,想要引领美学塑料品类发展,需要颜料、模具、纹理等供应商的创意,甚至友商在应用方面的创意全部参与进来。
辛敏琦特别强调了“相邻可能”(Adjacent possible)的作用。“生命是从原生汤里面诞生的,也就是说,只有在原生汤这个液体里面,一个分子跟另一个分子结合才能创造新的高分子。这在商业界也一样。外卖和出租车都是非常传统的行业,因为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美团外卖和滴滴打车才这么火爆。同样,美学塑料也需要‘相邻可能’,打造一个新的生态。”
出于这样的考虑,2018(第三届)美学塑料创新应用国际研讨会上,除了美学塑料领域相关的专家出席,主办方还邀请了全球工业设计、CMF界的领军人物与品牌营销专家为美学塑料品类的创新应用出谋划策。
出席2018(第三届)美学塑料创新应用国际研讨会的嘉宾
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导向标识施工设计总监理、陈与陈定位设计公司董事长、艺术总监陈国进认为,以品类设计美学思想来定义商业的竞争才是高级的设计战略。
塑料美学也逐渐达成品类共识,突显品类特征和设计。
对于美学塑料品类的推广,莱佛士时装营销系,时装设计系主任、Blink点睛国际时尚(中国)公司副总裁Douglas Kobernick告诉新材料在线®,新材料的使用会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从产品到零售,需要“品牌故事”来连接。
Douglas Kobernick接受媒体采访
在现代消费多元化的趋势下,美学塑料的创新已成为一种跨界创新,与CMF创意和科技的融合越来越紧密。
“我们现在强调跨界,通过外观创意、艺术设计与材质技术相结合,推动美学塑料创新发展。”辛敏琦表示。
跨界融合,是美学塑料创新接下来要走的一段路。
文章图片已获塑可丽®授权发布
相关阅读
[声明]本文版权归本网站所有,转载请联系本网客服微信号:suxueer0823。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承担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内容仅读者学习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本网尊重知识产权,因整理资料所需,本文中引用部分公开第三方的数据、图片等内容,其所属的知识产权归属原作者,且凡引用的内容均在文中标注了原文出处、原作者。若版权所有者认为本文涉嫌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方(联系方式:0755-86060912)及时处理。
本网力求数据严谨准确,但因受时间及人力限制,文中内容难免有所纰漏。如有重大失误失实,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