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材料科技在线|
发表时间:2018-07-01
点击:14991
图片来源:澳大利亚核科学与技术机构(ANSTO)
ANSTO一直在为悉尼大学提供科学服务,这其中就包括在氧化铋中添加掺杂过渡金属,以寻求更高的稳定性。
经过三次高温变形的氧化铋——δ-Bi2O3,以其离子导电性闻名但受限于狭窄的稳定性范围(729—817 °C)而无法得到广泛应用,817 °C的熔点给它的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由悉尼大学的Chris Ling教授和Julia Wind博士以及来自ANSTO和其他两个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实现了复杂晶体结构和化学结构的设计,这些研究都是以Bi23CrNb3O45为原料中进行的,这是一种氧化铋与铬和铌相结合产生的金属化合物。
这项研究已发表于Chemistry of Materials杂志上。
来自ANSTO的张昭明利用她在x射线吸收光谱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效地帮助了研究团队。
通过澳大利亚同步加速器软x射线(SXR)和x射线吸收光谱(XAS)的处理,研究团队得到了高能量以及低能量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数据,而台湾同步辐射研究中心(NSRRC)则得到了中等能量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数据,这些数据通过与与中子,同步加速器的x射线和电子衍射,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ab初始计算进行结合,可以阐明上层结构的细节。
张教授介绍道:“光谱学在这项研究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因为过渡金属掺杂剂的氧化态和局部结构具有极大的多样性。”
通过选定的区域电子衍射(SAED)模式确定了相应的调制措施。
图片来源:澳大利亚核科学与技术机构(ANSTO)
对于一般晶体而言,晶体是通过在空间内的3个方向上的平移来重复单位单元格的。
而对于已调制的结构而言,周期的维度有三个以上。如果调制周期与单位晶报长度的比值是合理的,那么调制就是“相称”的,否则就是“不相称”。
由于调制矢量ε随过渡金属掺杂剂的类型和铋与过渡金属的比率变化而变化,研究人员利用这两个独立的变量,对合金的合成进行化学调整,以寻找ε=1/3的结构,而这些研究都是以Bi23CrNb3O45为原料进行的。
张教授表示:“由于上层结构的复杂性,解释光谱数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结果不仅证实了在Bi23CrNb3O45中有六价铬和五价铌的存在,而且证实了每个铌周围都是6个氧离子而铬周围有4个氧离子。”
在上层结构中,过渡金属周围的氧离子有序地排列成NbO6的八面体群和孤立的CrO4四面体,分离出相对无序的氟型区域,从而促进了高氧离子的传导效率。
张教授说:“稀土金属掺杂氧化铋不仅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还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
虽然这项研究还停留在基础阶段,但由于氧化铋本身具有可移动的氧缺陷,因此可以作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离子设备的电荷载体,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由新材料在线®平台入驻媒体号材料科技在线提供,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网站及新材料在线®立场,本站不对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等负责,尤其不对文中产品有关功能性、效果等提供担保。本站提醒读者,文章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