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材料在线|
发表时间:2018-06-21
点击:19547
《走进产业园》栏目通过实地走访,旨在集中展示新材料产业园区新形象,探索其创新发展新模式,打造对外宣传专业窗口。想了解国内百家新材料产业园的招商政策、发展历程、特色定位和成功经验?敬请关注《走进产业园》栏目!
从高档汽车用的高品质金属材料,到应用于军工领域的新型功能涂层材料;从轻薄新颖的3D曲面玻璃盖板,到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从规模宏大的产业集群,到细分领域的“一枝独秀”……重庆市江津区(以下简称“江津”)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正以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在全国一展雄姿。
江津,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完备的产业体系。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也是国家绿色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17年,江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排重庆市第4位,投资总额更是连续3年保持全市第一。
一江两岸,魅力江津
近年来,江津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新材料产业发展异军突起,一批核心技术得到有效突破,已形成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近日,新材料在线®走进江津,走进聂荣臻元帅故里、中国长寿之乡,揭开这个重庆市千亿工业强区的神秘面纱。
新材料在线®走进重庆市江津区
高端发力,打造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
位于珞璜工业园的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是江津今年引进的最大规模工业企业。这家全球最大、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铜加工企业之一将在此投资30亿元建设年产空调制冷用铜管9万吨(生产线3条,每条产能3万吨)、年产铜排6万吨的铜材制造项目,同时整合打造铜材西南生产基地,建成达产后的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
重庆海亮铜业有限公司厂房效果图
这,只是珞璜工业园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精彩缩影。
珞璜工业园新材料发展日新月异,目前已聚集海亮集团、德国杜拉维特、玖龙纸业、香港敏华、厦门盛方、伟星新材、重通成飞、韩国现代EP等知名企业。
珞璜工业园管委会招商部部长杨瑞告诉新材料在线®,珞璜工业园下一步将着力引进电子信息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新型建筑新材料等,力促材料产业的创新升级。
杨瑞向新材料在线®产业园事业部总经理介绍珞璜工业园
“一代材料,一代装备,一代产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的上游支撑,除了珞璜工业园,双福工业园、德感工业园和白沙工业园也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并在高精尖领域持续发力。
落户双福工业园的重庆津油纳米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是江津引进的液晶面板项目,也是江津新材料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最好样本之一。
据介绍,津油纳米2016年3月签约入驻双福工业园,主要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触摸屏、纳米膜、3D模组、液晶显示屏、3D盖板等精密光学电子产品。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GPS导航、工业控制、教育电子、家庭电器、医疗设备和安防等电子行业。
江津决策层高瞻远瞩,引进的津油纳米,仅旗下已经投入生产的液晶面板项目,第一年产值即预计可达到5亿元!
在江津,这样精彩的例子还有很多,大规模、高产量的材料企业在此扎堆,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据介绍,2017年,江津材料工业实现规模工业产值309亿元,增长23.5%,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22.1%。材料企业已超过4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8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63家,上市企业1家。
当然,江津较好的投资优势和优惠政策也正吸引世界各地更多材料企业争相入驻。据介绍,江津区一般工业用地价格为15—25万/亩,优质项目地价和租金可“一事一议”,凡符合江津产业发展方向、投入产出强度,即可入住江津工业园区,并享受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
新材料产业已成为江津抢占全国乃至全球产业制高点重点发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重庆市江津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围绕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链,以龙煜铜管、鑫翎创福等企业为重点,发展高品质金属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功能涂层材料、新型膜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等领域,积极引进高档汽车薄板、高强度轴承、齿轮用钢等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到2018年,产业总产值达60亿元,到2020年达100亿元。
一个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正呼之欲出!
优势叠加,培育新材料投资兴业沃土
新材料与装备制造、汽摩及零配件、电子信息、粮油食品五大产业是江津集群集聚发展的产业格局。目前,江津四大工业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和布局日渐清晰。
双福新区以机器人及智能终端、新能源和智能汽车、电子核心基础部件等产业为重点,规划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园。
双福新区
德感工业园以智能装备、新能源和智能汽车、富硒健康食品及生物医药等为产业重点,建立富硒健康食品研发和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德感工业园
珞璜工业园以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为重点,构建大工业、大物流发展格局,建成重庆南部集“大口岸”、“大枢纽”、“大基地”为一体的产城融合新城。
珞璜工业园
白沙工业园以富硒健康食品、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建设富硒产品加工园。
白沙工业园夜景
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江津“一区四园”的发展可谓齐头并进,百花齐放。这与其区位交通、资源配置、招商政策等多方面优势相互叠加密不可分。
首先,江津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江津毗邻主城、交通便捷。重庆外环高速、渝泸高速、三环江永高速、三环江綦高速等近几年已相继投用,成渝铁路、渝贵铁路、渝昆铁路、重庆铁路枢纽东站线在境内交汇。
江綦高速
值得一提的是,江津水运发达,127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贯穿全境,拥有5个国家级深水良港。其中,珞璜港是重庆四大枢纽港之一,年吞吐能力达2000万吨。
其次,江津还有一整套要素齐全的资源配置,这也是企业入驻江津的重要因素之一。江津的土地空间资源丰富,水、电、气等资源配置完善,较沿海城市更是有较大价格优势。
要素配置一览
|
基础要素 |
供给/处理能力 |
|
水 |
15万吨/天 |
|
污水 |
9万吨/天 |
|
电 |
建成年发电能力150亿千瓦时以上的华能珞璜电厂和90座小水电站,建有1座500KV变电站、3座220KV变电站、15座110KV变电站、14座35KV变电站 |
|
气 |
150万立方米/天 |
|
医疗资源 |
江津区中心医院(三甲)、江津区中医院 |
|
人力资源 |
重庆交通大学等高校7所、国家级重点中职院校2所、 |
|
金融资源 |
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等20余家银行 |
在优惠政策方面,投资江津除将享有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重庆直辖等普惠政策外,还将享有《江津区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江津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试行)》、《江津区科技创新激励扶持办法(试行)》、《江津工业品牌发展激励扶持办法(试行)》等特有政策。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前沿阵地,新材料产业人才支撑引领作用更为明显。江津大力实施“津鹰计划”,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江津区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津鹰计划”,打造永不散场的人才荟,着力推进各支人才队伍增量提质。至2021年底,全区六支人才队伍总量达到22万人。
为此,江津设立了每年不低于1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其中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带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围绕重点产业需求引进重大科研团队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对建立新型研发机构给予最高800万元补助。“十三五”期间,江津还设立了不低于10亿元的科技创新激励扶持基金。
为吸引人才,扩大人才吸引力,江津对引进的专家院士人才给予最高1000万元安家补助,对符合条件的其他人才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安家补助以及最高6000元/月人才激励金、3000元/月住房租金补贴。
江津打出的政策“组合拳”已见实效。据了解,2017年,江津引进智能制造、新型材料、汽摩及零部件等领域高层次人才200余名,引进项目436个,合同引资超过1200亿元。
江津俨然成为了人才集聚的强磁场,汇聚天下各类英才。
买地及租厂房的进来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走进产业园》专栏采访及合作咨询
扫描或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工作人员咨询
咨询电话:18566783759(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