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肖荣|
发表时间:2018-05-09
点击:13592
工业之花,人类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航发,高性能高可靠度航发。是我们目前怎么绕也绕不开的心脏病。
为何我国在航空发动机方面存在着如此大的差距?原因还在于材料方面的差异,这是工业体系的问题,不是改进设计理念,改进航发结构能够弥补的。
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国的航发材料与西方差距巨大,主要还是关键航发材料,与军工体系问题。中国航空发动机目前存在原材料品质低下,与生产标准陈旧,过时,且掌握不了高纯新材料的生产技术,新兴材料不能及时应用的问题。
以金属铬为例,金属铬是一种具有耐热性、热强性、耐磨性及特殊性能的工程材料,国时也是航空发动机的主要材料。目前西方主流航发材料中使用的金属铬为 ”高纯铬“,纯度为99.95%,低氧,低碳,低杂质,此种高纯铬只有俄罗斯,日本两个国家掌握生产技术并且对我国实行严格技术封锁,而我国能生产的只有普通的”铝热法金属铬“,此种工艺生产的金属铬具有,产量大,生产成本低,纯度低,有害杂质含量高,环境污染大的特点,当然如应用于不锈钢以及普通模具钢没有问题,但是应用于航发材料中,就会由于有害杂质含量高而导致航空发动机整体性能,使用寿命,可靠性急剧下降。所以想从根本上解决航空发动机的心脏病问题就得从基础原材料入手。
2016年之前,我国航发材料用高纯铬只能从进口俄罗斯,日本进口,不但价格奇高,而且国外生产商要求中国企业必须出示最终使用证明,并明确表示不得用于军事用途。我国高纯铬产品进口都受到极严格的限制,更何况是引进高纯铬生产技术,更是天方夜谭。
如何大批量生产高纯铬一直是我国的梦想,尽管国内各大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以及行业巨头都在竭力的推进高纯铬的生产研发,但是由于由于技术条件,设备配套,安全配套,以及生产人才,等方面的限制,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我国高纯铬受制于人的局面持续2016年。
北京兴荣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无外部资金支持,无外部技术援助的条件下,经过多次的实验,终于突破了关键技术。成功的批量生产出高纯金属铬。首次实现了高纯铬的国产化,填补了我国高纯铬的空白,打破了国外对我国高纯铬生产技术的垄断,结束了我国无高纯铬的历史,这也意味着航空发动机的又一项关键材料生产技术完全实现自主化。
目前我公司生产的高纯铬,高纯铬粉等产品,品质均优于国内外同行业,2017年,我公司的产能为120吨/年,预计到2018年,我公司高纯铬产能将达到,400吨/年,产值超过2亿人民币,成为继俄罗斯,日本,之后的第三家高纯铬生产厂商,将极大的满足航空发动机材料,以及高纯铬镀膜行业的应用。
[声明]本文由新材料在线平台入驻企业/个人提供,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网站及新材料在线立场,本站不对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等负责,尤其不对文中产品有关功能性、效果等提供担保。本站提醒读者,文章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