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有材APP下载

新材料在线APP下载

寻材问料下载

开通会员

精彩推荐

会员享研报折扣价、看项目BP、约投资人、每日在通讯录加更多好友等特权

开通会员 查看会员特权

登录/注册

热门媒体号

热门企业号

直击科技转化痛点 浙大、哈工大、南科大、中南大学等数十位高校校长及材料学院院长激辩新材料产业发展难题

来源:新材料在线|

发表时间:2018-05-04

点击:23927

“料要成材,要成。”新材料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不仅是国民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国防安全的物质基础,更是我国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型的基本保障。


4月26日,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指导、新材料在线®主办、新材料投资百人会联合主办的“2018中国新材料资本技术春季峰会暨材料院长百人论坛”在深圳盛大召开,吸引了近1000位嘉宾出席。


圆桌现场

作为本次峰会备受期待的环节之一,由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C-MRS副理事长韩高荣主持,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吕坚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科,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杨国强,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耿林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秦高梧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鲁宁,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冯艳,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陈弘达共同参与的圆桌论坛干货不断、精彩连连。他们围绕“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与开放创新”的主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吸引了与会嘉宾的一致关注。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C-MRS副理事长 韩高荣


韩高荣本场圆桌的主题是“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与开放创新”,邀请上台的基本都是高校和研究院的老师,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之前有人说,我们做的工作是想法子把国家的钱变成我们自己的论文或专利。其实,我们思考的是成果转化,思考如何把我们已经获得的技术、专利、论文变成国家和老百姓所急需的产品、商品。


成果转化、开放创新也是大家常谈论的一个问题,习总书记在很多场合都提到了,科技创新是国家的基本,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创新最有效的途径。那么,成果转化会遇到什么问题?开放创新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突破什么?产业资本、基金在这方面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围绕这些主题,请大家各抒己见。


吕坚:大幅缩短高校审批申请专利的时长


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 吕坚


吕坚在世界百强高校中,单论大陆和香港范围内,获得美国专利数第一的是清华大学,第三名是北大和香港科大,第二名就是香港城市大学。


我从事材料研究,正好也负责校内的科研和知识转移。我认为我们之前遇到最主要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开源,怎么才能够创造更多发明专利?事实上,教授们主要做理论研究,发表重要成果很正常。但大家可以看到,美国MIT、哈佛的教授们申报专利十分频繁。这让我们觉得需要大幅度缩短学校审批申请专利的时间。教授递上专利申请,审批时间从9个月缩短到3周,这样高校里最好的论文都有机会可同时申请专利。


第二类是分配问题,目前国家针对专利推出了许多新措施。但据我了解,落实到国内各个学校时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学校需要评估专利的价值,这给了有权利的人士一定的空间,以什么价格转让专利都是他说了算。而怎么估算技术的价格,这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另外,应该支持发明创造,让发明者和接收的企业都致富,但这在国内是很难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中国高校的重大挑战。


刘科工业研究和基础研究不能混为一谈


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 刘科


刘科我目前也担任国家千人计划联谊会的副会长,最近负责千人计划建言献策的事情,关于中兴事件也提到了。中国专利数量不少,产业化的症结在哪里?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把工业研究和基础研究混为一谈。大学就应该干大学的事,国家实验室干国家实验室的事,工业界干工业界的事情。


说实话,千人计划评审的是发表了多少论文,按照其平均标准,很多工业界的人才不算人才。但创新的核心正是人才,以现有人才评价标准来评审,许多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人都不能被作为人才引进来了。我个人认为工业界人才的评定思路其实很清晰。第一,在美国拿了博士学位,进过谷歌、GEIBM等公司的研究院。第二,总是要有专利的。第三,在国外的薪水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毕竟资本家们不傻,会根据实际能力来发薪水。


从国家创新创业体系和人才评定角度来讲,一定要注重真正有工业精神的人才。我们希望能审视过去,包括军民融合,怎么才能把掌握工业技术的人才挖回来?另外,工业研究的经费要给适合的有执行力的工业团队,让他们去干。这是要领着千军万马,经过大量试错才能做成的事,不然就是花了一堆钱也没有结果。


杨国强:不要把科研成果看得太重


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 杨国强


杨国强:在做技术转移的时候,会出现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科学家自己的问题,有时候把科研成果看得太重。而目前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很难把一张纸(专利)买过去就变成产品。在技术转移过程中,也需要科研工作者和企业一起奋斗。


第二个是资本的问题。据我了解,我们国家金融投资投在材料或者新材料上的很少。原因很简单,短线投资机会很多,投资能很快收回来。而材料领域的投资是相对比较长线的,而且新材料又是一个刚开始看上去市场不大的领域。假设能很快拥有一、两亿产值,利润达到几千万,对于一个新兴材料企业而言应该是不错的。但对于投资来讲,这太小了,周期也太长了。所以这里也抛给投资者一个问题:是不是真的想做一个对国家战略需求很重要的产品的投资?


技术转移需要科研人员、企业与金融投资方共同努力,其市场环境才能会营造得越来越好。


耿林有些指挥棒在制约科技成果转化


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耿林


耿林刚才大家也提到了,目前新材料行业的成果转化政策已经宽松了些,那么高校应该怎么抓紧引导教师的成果转化呢?现在其实还有一些指挥棒在制约着这方面的工作。


第一个是已经进行了将近20年的学科评估。学科评估指挥棒怎么挥,对高校工作重点的影响很大,在学校里面制定好对策,是很重要的。近两年,国家在高校领域做双一流建设,在此背景下,怎么发挥材料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作用?在学科资源的分配上如何导向?在评价指标的确定上,怎么引导我们的成果为国民经济服务?


第二个,如何妥善利用青年教师力量,对将来科技成果转化也很关键。我们要跟随世界前沿,发表高水平论文。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这一代年轻人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的主战场做工作。


第三个,想分享下哈工大的经验。哈工大偏重工程,我们鼓励大师+团队的做法。团队需要有实力的人员,他们能够输出具有国际影响力、解决国民经济重大需求的成果,在团队里面不仅解决了带头人的问题,也同时培养出一批年轻学者,把他们的能力发挥到极限上。这样,团队的整体优势就能表现出来了。


秦高梧南北一盘棋运营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秦高梧


秦高梧东北大学的技术成果转化数据仅次于清华、北大。我们材料学科有三分之一的老师除了上课以外,每年都有一半时间呆在企业,带博士生、硕士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下,在我国东北地区进行新材料技术成果转化存在哪些问题。


首先谈技术成果转化。从我们推动的几个技术转化来看,从实验室技术变成批量化、高成品率正常生产至少要三年时间。高校在基础研究上发挥的作用大,但在后续的产品运营方面,企业所起的作用会更重要。而这中间存在脱节,即缺少我们国家现在倡导要建设的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公共中试平台,在这里把以前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技术对接问题解决掉。这点国外做得比较好,得益于国外企业一般都有一个团队来对接高校的某一项新技术。


“投资不过山海关”,现在似乎成了投资人的共识。这里有很多误解和非客观的认识。东北地区的优势是重工业和军工布局上有着长期以来形成的优势,东北的高校、科研院所在这些领域拥有最先进的技术。但最关键的是怎么转化?投资者如果能看到这方面的优势,结合南方的营商环境和港口运输国际化,南北一盘棋运营可能是未来的良好解决方案。


最后有一点体会,除了学术界,工业界也存在问题:崇洋媚外。一般认为西方做了,那中国也应该要跟着,这导致真正的原创成果转化时变得很困难。好在国家已经在对首台套装备等推广做出了积极的部署及政策。我认为政府和企业界都需要有更强的辨识力和更大的勇气来推进我们自己的原创性技术,相信我们国家的整体工业水平会再上台阶。


王鲁宁创新发展是整个产业的事儿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王鲁宁


王鲁宁北京科技大学在钢铁材料领域有着独特的行业背景,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显著的创新优势。迈入新时代,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科的研究和创新在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到了先进功能材料,以及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等相关领域。


刚才几位老师都提到了机制体制问题。我们正在不断完善,一方面是高校内部机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社会对此的认知度。从国家战略层面上看,创新发展不只针对高校,还需要整个产学研链条的联动,以及商业、投资界人士的支持。


高校技术转化、投资,实际也是不断摸索或不断融合的过程。从真正的产业角度讲,成果转化不是科学家或者材料研究人员可以干的事情。如果一个产品有人愿意投资,双方嫁接得很好的话,真正到产品商业化阶段的时候,要让职业的人来干职业的事情。这个过程允许最后没有成功结合,毕竟真正的创新是源于高校的创新,就如秦院长所说,是一件非常漫长的事情。


另一方面,高校基础研究的成果并不一定适合赚快钱,不过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投资的方向。大家都在关注未来,愿不愿意投资,这是投资人的挑战,也是我们产业界的挑战。


冯艳:重视专利价值 建立信任机制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工程学院副院长 冯艳


冯艳:目前,社会和企业似乎不太重视专利本身的价值。大家都知道,企业是追求利润的,但君子求财,求之有方,这个“方”在这里指有价值的专利。目前,国内不少企业基本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不具备强大的科研能力,不能支撑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而高校老师有价值的专利刚好可以满足这些需求,给企业带来利润。政府和市场应该重视专利的价值。


还有一些问题,比如企业到学校交流,看中某些技术,却只想低价购买。但前面大家都提到了,专利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技术投入过程,后期也需要老师们深入到企业进行技术指导。今年年初,我们材料学院有三个镁合金相关的专利成功完成转让,金额达到1.068亿。这位转让的老师十余年都在从事镁合金的研究工作,并且与相关企业长期合作,帮助企业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双方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所以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制约的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谈到信任问题,每年材料学院都会接待很多前来交流的调研团,老师们一开始很积极,但调研团回去以后鲜有下文。甚至有些企业交流完后,回去就自己做了,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老师们的积极性。我认为企业和高校应该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的合作去建立信任机制。


陈弘达: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大专项进展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陈弘达


陈弘达:我目前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专家组和总体专家组的负责人。“十三五”规划中,在材料领域布置了三个重点专项,“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便是其中之一,共分为四个方向:第三代半导体与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包括印刷显示、激光显示)、大功率激光材料与器件、高端光电子和微电子材料。这四个方向又分为35个任务,已经分三年部署下去,共设立76个项目,2018年项目将在5月3号、4号两天在北京进行核审、签订。


2016年立项时设立了27个项目,2017年又设立了37个,这64个项目经过两年已经产生很多科研成果。很多投资家都将到会,我们将在深圳、长三角的苏锡常以及四川南充、陕西西安,分四个片区把这两年部署的战略材料成果进行宣讲和对接。我们相信在国家的部署下,在科技部、工信部具体指导下,在我们材料界全体的科研战线的工作者,包括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社会资本的参与下,我们国家在新材料领域一定会有大跨越和突破。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

划重点|浙大、哈工大等近20所高校材料院长谈科技成果转化


浙大、哈工大、华南理工、中山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材料学院院长来访创新材料馆®考察指导

[声明]本文版权归本网站所有,转载请联系本网客服微信号:suxueer0823。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承担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内容仅读者学习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本网尊重知识产权,因整理资料所需,本文中引用部分公开第三方的数据、图片等内容,其所属的知识产权归属原作者,且凡引用的内容均在文中标注了原文出处、原作者。若版权所有者认为本文涉嫌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方(联系方式:0755-86060912)及时处理。

本网力求数据严谨准确,但因受时间及人力限制,文中内容难免有所纰漏。如有重大失误失实,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点击咨询

客服

下载APP

公众号

让客服与您联系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让客服为您提供专属服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