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材料在线|
发表时间:2018-04-25
点击:12310
“现在瓦克在全球拥有员工13,000多名,2017年销售额超过49亿欧元,比2016年增长6%。”4月24日,瓦克化学大中华区总裁林博在2018年瓦克化学大中华区媒体日活动上表示,大中华区占瓦克集团销售总额近四分之一,已超越德国,成为瓦克最大、最重要的单体市场。
瓦克化学大中华区总裁林博
作为全球化学行业的技术领导者。瓦克化学生产各类先进的专用产品,所提供的3,200多种产品在许多领域均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自瓦克1914年创建以来,创新一直是瓦克化学在过去一个世纪取得成功发展的关键。
“瓦克的研发投入超过年销售收入的3%,是化学品行业内最注重研发的企业之一。 ”林博表示,在过去五年间,瓦克集团每年申请100多项发明专利。目前,瓦科集团在全球持有3,800多项活跃专利。
四大业务均衡增长
目前,瓦克化学设立了四大业务部门,实现了业务组合的均衡增长。在有机硅领域,瓦克有机硅是世界第二大有机硅制造商,同时也是瓦克的最大业务部门。2017年,瓦克集团销售额的45%来自有机硅业务部门。
尤其是在全球汽车产业迈入高速电动时代,有机硅材料因其优异的长期可靠性,是插电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纯电动车等多种新能源汽车概念中,涉及电动化的关键部分。
SEMICOSIL 961新型导热填缝剂可用于电动汽车
据林博介绍,瓦克有机硅业务部门在特种产品领域取得了出色的销售成绩,尤其是在日用消费品、汽车和建筑应用领域。“2018年,瓦克计划继续扩大特种产品的销售占比,例如在电动汽车领域实现高增长。与此同时,瓦克预计上游产品的短缺状况还将持续。”
瓦克聚合物业务部门是可再分散乳胶粉和VAE乳液业务的市场领导者,该部门占总销售额的25%。2017年,瓦克聚合物部门的VAE乳液和可再分散乳胶粉的销售量取得显著增加。林博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市场对低气味/低VOC室内涂料等环保型材料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追求高质量和高效率产品的市场变化。在新的一年里,瓦克预计将在建筑和工业应用领域实现稳健增长。
此外23%的销售额来自多晶硅业务部门,瓦克是全球第二大多晶硅制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商用多晶硅的提供者。
“2017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53GW,中国是全球最大、最重要的光伏市场。全球范围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增长态势要领先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而单晶技术需要类似瓦克所提供的更高质量的多晶硅。”林博告诉新材料在线®,随着单晶技术的快速发展,预计2018年瓦克多晶硅销量还将继续增长。
提供食品和化妆品成分以及使用生物技术生产的药用蛋白质等产品的生物科技业务部门在瓦克集团销售额中所占份额为4%。瓦克方面表示,2018年,CANDY2GUM®新型熬煮工艺和CAVACURMIN®高生物利用率姜黄素等创新产品,以及面向制药、农用化学品和涂料行业的基于环糊精的可持续解决方案,将助力生物科技业务部门实现进一步的增长。
高生物利用率的姜黄素复合物
瓦克中国投资提速 强化本土研发
在进入中国市场的25年里,瓦克化学已经在中国各主要经济中心站稳了脚跟,如今已拥有七个销售代表处(另在西安和深圳也有销售人员),在上海和顺德成立了两家技术中心,在张家港、南京和顺德建立了三个生产基地。
“中国是瓦克实施扩展战略以及实现未来区域性增长的重要基石。2017年,大中华区取得12亿欧元的销售额,与上年相比增加约10%。其中特种产品表现尤为强劲,销售额增幅高达20%。”林博表示,在过去的数年里,瓦克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猛。截至去年年底,瓦克已在中国投资约6亿欧元。
瓦克在中国的投资还在不断快速增长。
为支持中国环保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这些大趋势,瓦克化学还将进一步提升本土研发能力。2017年5月,瓦克在上海启用了一个新的实验室,将VAE乳液的合成研发能力提升一倍。而近期正在扩建中的有机硅研发实验室和新建的食品应用技术实验室也将于2018年年底完工。同时,为更好地支持中国及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客户,瓦克正在上海投资建设新的电动汽车能力中心,包括专用研发实验室和研发团队。
“我们还在积极扩建有机硅和聚合物下游产品的产能。2018年下半年,南京生产基地的VAE乳液产能预计将再增加3万吨。同期,张家港生产基地也将预计再增加数千吨有机硅弹性体产能。”林博表示,今天的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扩大开放的新举措将进一步带动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对全球贸易的大力支持,以及我们对本地研发和产能的持续投入,让瓦克有信心与中国一起在新时代实现持续增长。
[声明]本文版权归本网站所有,转载请联系本网客服微信号:suxueer0823。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承担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内容仅读者学习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本网尊重知识产权,因整理资料所需,本文中引用部分公开第三方的数据、图片等内容,其所属的知识产权归属原作者,且凡引用的内容均在文中标注了原文出处、原作者。若版权所有者认为本文涉嫌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方(联系方式:0755-86060912)及时处理。
本网力求数据严谨准确,但因受时间及人力限制,文中内容难免有所纰漏。如有重大失误失实,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